公司动态

amjs澳金沙门他是唯一参加过清军、北洋军、、八路军解放后授衔的军人

2024-04-25


  在战场中有一群人穿梭在炮火之中背负伤员实施紧急救援,挽救了无数战士的性命,他们就是军医。虽然军医不用上前线,可是一旦开打,他们就是最忙的一群人,也是要跟时间和生命赛跑的人。

  但这群人往往也是最让人容易忽略的,毕竟人们的目光都关注到了前线作战的将士身上,但军医相比作战的军人,他们的付出一点都不少,反而成为了增强战斗力的中流砥柱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党没有忘记他们的付出,军医们也享受到了该有的荣誉。其中一名叫蒋维平的军人,他是共和国最年长的中校,他的事迹既传奇又经典,至今都为人所称颂。

  蒋维平出身于清光绪四年那个腐朽和落后的晚清时期,他一生下来就是底层的劳苦大众,每天光是为了生计都能把人给累死。因此为了补贴家用,蒋维平小小年纪就去当童工挣钱。

  20岁那年,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正在为清朝廷筹备北洋军。蒋维平因为从小看着中国被西洋人欺负,心中愤愤不平,他便立志有机会一定要参军报国。

  当北洋军成立后,蒋维平毅然决然的报名入伍了。在北洋军期间,蒋维平担任过副团长。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,段祺瑞的倒台,中国也开始了军阀混战的局面。

  蒋维平十分看不起这种中国人互相打打杀杀的情况,干脆退伍回到老家河北房山去种地,在此期间他也接触到了医学,一般的疑难杂症、开方抓药他都能应付。

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,蒋维平再一次投身军营,参加了第29路军。由于有着行医的经验,部队让他在马棚里帮养马,顺便帮马看病。即使如此蒋维平也没有怨言,依旧兢兢业业地干着。

  可惜不久后部队面临解散,无路可去的蒋维平只能再次回老家继续种田行医。就在这个时候,八路军来了,蒋维平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。

  蒋维平之前听说过八路军的事迹,如今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们的风采。八路军军纪严明、对待百姓亲如一家,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秋毫不犯,所以在百姓心中地位水涨船高。

  相比那些自私自利的军阀,八路军在蒋维平心里留下了一心为国的好印象,这也跟他的爱国之心不谋而合。所以时年六十岁的蒋维平做了个惊人的决定,带上自己的义子蒋志刚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。

  当然他也不是空手而来的,他因为多年行医,手上有着大一批药材,他都将这些带入了部队。这对于缺乏药品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感人之举。

  1938年蒋维平正式进入八路军第120师359旅的主力部队,这一路走来他也受了不少苦,因为从家里到八路军驻军的地方需要爬山涉水,在这些路段上还有日伪军的重重防御。

  虽然他已经年过半百,但心中爱国信念却一直都未消散,凭借着这个信念他冲破封锁抵达了抗日根据地。战区的环境异常的艰苦,周围都有日军和的布控,所以要搞到药材是非常难得的。

  为了实现药材的补给,蒋维平日常除了要照顾伤员以外,还要小心翼翼地翻山越岭去采药,因为不知道山上是否有敌军的埋伏,所以每次他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而去的。

  在那个原材料缺乏、没有实验和生产机械的情况下,要配置药品很艰难。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蒋维平都没想过放弃,没办法就想办法,一定要克服重重障碍去完成自己的使命。

  就这样他凭借着信念积极的研发药品,救活了无数战士的性命。他还深入民间去收集了三百种药方,然后再自行配置出四十多种药丸和药膏等。

  蒋维平当年是中西医一起学的,有时候中医起到的作用尚有局限,所以需要西医的弥补。在战场中注射性硫酸钠是比较常用到的,但由于诸多客观原因,这个药品一直很紧缺。

  没办法的情况下,蒋维平只能自己配置硫酸钠。他带上40多个人四处去搜寻芒硝然后用来提炼硫酸钠,这个过程对于现代医疗水平来说相当简单,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十分不容易。

  后来蒋维平又研制出治疗疮疖的特效药膏,他用猪肉和蜂蜜混合熬制而成,当时这个药膏解决了很多战士的难题。随后又相继配置出光明眼药膏、疟疾丸、外科治腐膏和复方氧化钙等。

  蒋维平的药品研发为前线解决了药物短缺的困难,为我军后方的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为此部队将他任命为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以及359旅团制药厂厂长等职。

 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城附近,清朝中期开始这里因为回族和汉族的互相残杀而变成了荒凉之地。1941年左右军队对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军事封锁。

  当时的社会情况非常堪忧,这里地广人稀仅有140万人口,根据地有几万名干部和战士等,毛主席后来回忆说当时的艰难程度已经达到了没有衣服穿、没有饭菜吃的地步。

  因此自给自足、丰衣足食的历史使命被提上日程,经过中央的一致决定,由359旅的王震旅长亲率官兵们对南泥湾进行开荒种植。毛主席和朱德、周恩来等都率先在根据地种起了蔬菜。

  然而部队中大多数都是20几岁的年轻人,他们很多都没有耕种的经验。于是蒋维平就成为了他们的“启蒙导师”,教授他们垦地、平田、灌溉和肥土等一系列耕种的要点。

  南泥湾的开荒历史正如将士们的辛苦劳作一样,成为了一个悲壮的故事。因为大家的努力,南泥湾最终从荒凉之地变成了陕北的“小江南”,正如那首歌里唱的一般:“学习那南泥湾,处处是江南”。

  从1941年春到1944年,三年时间南泥湾旧貌换新颜,开荒了62.1万亩的土地,收获粮食3.7万石,上缴公粮1万石,养了五千多头的猪。

  1943年蒋维平因为带领战士开荒有功,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、模范工作者。新中国成立后,蒋维平先后在哈尔军区直属医院和张家口251医院任职。

  1955年,77岁高龄的他被授予中校的军衔,他也成为参加过清军、北洋军、和八路军还被授予军衔的唯一一位军人。